第275章(2 / 2)

其生产方法有很多,《单兵装备手册》中提到的不下于五种,相当全面。

不过,考虑到现有条件,他们当然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低温溶液缩聚法了。

虽然孟秋开挂了,知道具体步骤,但能不能做出来就要看他们自己了。

做实验有时候属于给你答案,都不一定能够成功把过程给复制出来。

这方面孟秋由衷地感谢她的队友们,太太太靠谱了!

给出一个方向,他们真是拼死拼活都要把结果整出来。

而在小组成员们看来,跟孟组长一起做项目,真是太太太爽了!方向都明确了,还能做不出来吗?

在双重“误解”下,对位芳纶材料的制备跟开了加速器似的,虽然中间有遇到困难,但最终都顺利解决了。

第一块对位芳纶材料制备出来,大家就像三伏天喝了一杯凉水一样,那叫一个畅快!

大家看向孟秋,孟秋打了一个响指:“下一步,软体防弹衣!”

他们用实验室制备的材料制作了第一版的芳纶防弹衣,约在三公斤左右,相较于一代、二代防弹衣,重量可以说是大大减轻。

但防护效果如何,还要经过实弹测试。

实弹冲击测试分很多种,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式武器,在不同的距离、不同的温度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射击。

保卫科得知他们要进行实弹测试,很怕他们这些脑子好但身体真的弱鸡的宝贝研究人员受伤,胡科长特地带人来帮忙。

项目组里的大家表示:“胡科长你也太小瞧我们了,不就是打枪吗?这我们还能不会?”

结果自告奋勇的某同志被后坐力顶的,第一枪就脱靶了。

胡科长投以“你看我说吧”的眼神。

范国强同志默默地放下枪,喟然长叹:“唉,术业有专攻啊!”

收获了大家一致的嘲笑,范国强同志愤愤地表示:“这怎么能叫我弱呢?分明是枪的问题!”

他振振有词:“这还不是狙击枪,后坐力就这么大,这不是增加咱们战士的射击难度吗?”

一旁的孟秋“嗯嗯”点头,在心里道,没错,没错,什么枪啊?这么难用,她早就有意见了。

m国大片里那些单手拿着,砰砰砰连开三枪,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枪,还有那种伪装成各种物品的袖珍手枪,凭什么不能出现呀?

想多了,还是先看第一版防弹衣的实际测试效果。

保卫科的同志射击那就是驾轻就熟了,三两下结束,又配合他们做了其他测试。

结果就出来了。

<a href="" title="醉鱼仔" target="_nk">醉鱼仔